楊元慶: 聯想絕對不搞饑餓營銷
2015-6-29 15:36 瀏覽次數:3883
對如今IT從業者來說,互聯網已經如同衣食住行緊密地與每個人結合在一起。
也正如每次大潮一樣,有領導者也有跟隨者,有傾力投入也有搭便車者,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在澎湃而來的互聯網大潮中,各廠商的策略態度和行事風格也大有不同。
且看聯想是怎么想的……
問:如何看待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對聯想的影響?
答:我覺得有好的地方,該學習的地方,比如說營銷模式,你叫粉絲經濟也好,在我看來的話,所謂的粉絲經濟,其實最后還是一個品牌經濟。有品牌才能夠吸引粉絲,什么鑄就品牌,或者品牌的什么內涵能夠吸引到消費者呢?我覺得最后還是兩點,一點是產品,一點是關懷。
至于互聯網電商,根本作用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實這是我們的強項。因為,我們曾經經歷過,2004年我們受到戴爾的直銷模式沖擊非常大。我們在那個時候就開始一方面向他們學習,但是我們也不是一味的拷貝,我們獨特地創造了在PC領域里面的雙業務模式,我認為戴爾的這個模式針對關系型客戶行,但是針對交易型客戶不行。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戴爾到后來也試圖進入到
渠道的這個領域里。我們的雙模式就是做得非常成功,所以這就是我們怎么在互聯網時代去應對。
但是通過互聯網的渠道收集用戶的反饋信息,這一點毫無疑問,我們是應該吸取加強的。同時,我們看到現在互聯網的一些做法,其實聯想做起來是有擅長的。比如說用戶喜歡個性化的東西,限量版什么的,這個對于大規模的生產制造,這個它不會做到。但是由于聯想是自主制造,所以這部分反倒可以變成我們的一個優勢,我們可以推出很多限量版、個性化的東西。
但是有些東西我們堅決不選,我們會堅持。我們不忽悠客戶,我們絕對不搞饑餓營銷,我們絕不搞期貨,我們絕不搞加價營銷。就是像這樣一些東西,我們一定把這個聯想做到今天這樣為止,我覺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就是誠信,我們永遠不會丟掉這個誠信,而且我覺得現在在中國的這個社會上,最需要的,也最缺失的就是誠信。所以在這個方面的話,我們不會丟棄我們的原則。
問:聯想堅持在制造方面投入,原因是什么?
答:隨著個人電腦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低。如果還是營銷、制造兩個利潤池子,每一家都會很辛苦。由于我們是一個中國的企業,而聯想又擅長管理這些生產制造,我為什么要把一個利潤池子分成兩個呢。所以我們就在一起,在一起的話就更加對那種外包的這種業務模式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過去的五年里,我們在PC的這個領域里面,在行業里面節節勝利的原因。因為我把兩個利潤池子給放在一起了。跟惠普、戴爾、Acer這些廠商在過去的幾年里面走的是反方向的路,他們把自己的生產制造給分拆出去了。自主制造還有優勢的,比如靈活性,其實這個靈活性在更大的程度上還是針對企業客戶來講的。企業客戶他們要的每一個訂單都是不一樣的,其實都是定制的。然后企業要求的交付時間也是非常不同,需要我們的供應鏈有相當的彈性,相當的靈活性,所以我們的自主制造對于滿足我們這些客戶的需求,滿足市場的競爭的話是帶來大大的好處。
第三點就是對創新的好處,實際上這種OEM、ODM的方式,嚴重地制約了這些品牌企業的創新。就是他們在把這個生產制造外包的同時,其實也讓自己失去了創新的火花。
問:如果沒有不舍制造的決定,就不會做出Yoga這樣的創新產品?
答:做不出來,因為到后來,這種PC廠商不僅不做制造,連研發也沒有。因為那些OEM、ODM的企業,再延伸一下又增加價值了,把開發也給他拿過來。
所以,這些企業就變得非常的慵懶,沒有創新的動力了。因為他不做生產制造,他不接觸上游零部件的廠商。所以零部件廠商有什么新的技術,有新的發展,他們就變得非常的麻木。而對于我們來說的話,由于我們直接接觸上游的供應商,所以我們對他們的趨勢非常清楚,甚至在一些部件上,我們也想要在哪些方面有突破,我就直接跟他們要求,或者共同的研發。所以我就借助我的這種模式就把創新的環節給打通了,這個跟剛才講的互聯網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問:未來產業鏈這塊會做一些補足嗎?
答:我們肯定會越來越深入,但是我覺得,一是要做自己擅長的,二是要做能夠最抓住客戶需求的。抓住他們痛點去突破,我覺得只要能夠給客戶解決問題就是核心的東西,我們不要老說什么芯片,什么操作系統,這些才是核心的東西。我覺得,現在我們更多的應該問客戶。
問:很多IT企業都沒能基業常青,包括曾經出售PC業務給聯想的IBM也遇到了自己的問題。聯想怎么看待基業常青?
答:這是很不容易的,做一個百年老店更難。第一個層面是明確創新的范疇,第二個層面就是機制和體制保障,包括組織的保障。第三個層面就是文化,用文化的機制來保障持續的創新。比如戰略和業務模式的調整,這個不是說是我們今年遇到的互聯網的競爭,我們才會去想。聯想是每年都在調整我們的戰略,每年都在調整我們的業務模式,我們也幾乎每年都在調整我們的組織結構。
問:聯想是否也關注硅谷的創新趨勢?
答:這也是我們現在不足的地方,因為過去我們在硅谷沒有點。所以我們一直對硅谷的情況不那么了解,我一直強調,要深入下去,所以現在我們已經開始有東西,最近買了指紋識別的一家公司,才幾個人的一個團隊,但是有核心技術。但是就從這開始,我們下面會在硅谷有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在我們完成了對摩托羅拉和IBM
服務器的收購之后,我們大概在那也會搭幾百人的團隊,到時候我覺得對硅谷創新的公司也都可以有更多的了解。
其實不光是硅谷,我們現在跟以色列的合作也是非常多,非常的深入。將來有些技術和產品的話,都會是和以色列公司來合作。
問:茄子快傳的誕生是你放權的結果么?或者是你怎么給他們營造的氛圍?
答:這個你還真說對了,這個還真是我的貢獻。這個事我其實一開始還是有很大壓力。因為我們是LEC有一些老外,大家老覺得賀志強的地方不透明,他老藏著掖著點什么,因為你不能把所有的經費給他講清楚。后來我就索性就在這個LEC里面講清楚,我覺得這是鼓勵創新很重要的做法。后來大家就都能夠接受,所以這個現在就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問:現在聯想內部也有產品經理,按照互聯網公司的模式在做,出于怎樣的考慮?
答:這個也算是機制,也算是文化。就是我們在內部,鼓勵內部創新,我們甚至是拿出了很多的資金,這也是現在錢等項目,我跟賀志強一天到晚在嘮叨的事情。我們早就立了一個億,我說錢都不算什么,可以再加。但是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給我找這些有點子、有主意的公司,然后給咱們去做。
問:聯想過去的30年你有沒有對它做一些總結,能否劃分為幾個階段?
答:1994年之前,聯想基本上是一個以代理國外品牌的分銷商。
1994年~2004年我們是自主的品牌,但是主要是集中在PC上面,只是在國內市場的一個品牌。
2005年到現在的話,讓自己的品牌從一個中國品牌變成一個國際品牌。
從現在開始第四個階段,我們希望在未來的10年里面能夠給聯想增加更多的增長機會,而且也可以說是一個在IT領域里面多元化發展的階段。所以我們就是有剛才PC+里面+號的戰略。
(本文摘自《商業價值》)
您可能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