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何來危機感?
華為何來危機感? 華為的戰略可謂準確,技術可謂先進,但要將優秀的解決方案,傳遞給企業級用戶,必須依靠優秀,而有能力的合作伙伴。
2015年,華為企業BG中國區的合作伙伴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而2014年這一數字為約4000家。華為企業BG中國區業績的持續增長,伴隨的是“新朋友”越來越多,如何將這些“新朋友”,從渠道培養成合作伙伴?這就是華為的危機感。當然,使“老伙伴”跟上華為發展的速度,也是其必須要考慮的。
企業級IT公司渠道架構都有其共通性,理想形態永遠是金字塔型。因此,企業間相互比較的無非是塔尖的高度,以及塔基的周長。高能力的核心合作伙伴數量是塔尖高度,合作伙伴總數量為塔基周長。而只有提升合作伙伴能力,才能在持續加長塔基的同時,升高塔尖。
不惜重金強化能力
未來5年,華為渠道數量一定不會出現負增長。華為也不會以犧牲渠道數量為代價,提升合作伙伴的能力。因此,能力提升已成為華為渠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提升合作伙伴能力方面,華為相當不遺余力。2015年,華為企業業務中國區面向合作伙伴的各類激勵基金增加47%,甚至高于業績增長速度(38%),其中,用于提升合作伙伴能力的激勵基金更是增長了300%。
過去五年,通過華為服務能力認證的合作伙伴已經達到1300家。通過華為售前、售后認證工程師,累計以達到2萬余人。
培養的是伙伴 不是渠道
但常規的培訓似乎已不能滿足華為的“胃口”,唯有大學制,才能為合作伙伴提供精準、系統的培訓。此前,華為員工過于“勤奮”也是合作伙伴槽點之一,不同部門,不同產品線,都主動聯系合作伙伴,進行技術交流、產品培訓。而在啟動“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學”之后,合作伙伴將得到統一的、系統的培訓。
目前,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學下設:綜合學院、解決方案學院、服務學院、商學院。綜合學院定位為,使伙伴員工具備與華為合作的基本能力;解決方案學院定位為精準提升合作伙伴售前能力和實戰能力,培養專家型人才;服務學院定位為全面提升合作伙伴工程師技能,以職業認證和專業認證為能力提升的主線;而商學院則面向合作伙伴管理者,教授團隊管理、績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商務管理、風險管控、項目管理、經營管理、供應鏈管理等課程,幫助合作伙伴更好的管理人、財、物,現實業務轉型。
2016年,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學將整改、推出1000門以上課程,認證內外部講師1000人以上。同時,大學還將在各地舉辦100場以上“同路人大講堂”100場以上合作伙伴精英沙龍活動,正式啟動金牌銷售訓練營。當然,合作伙伴技能大比武還將繼續舉辦,而且計劃增加分銷、銷售類賽項。
由此可見,華為并不是一家短視的公司。其已經是一家真正視“渠道”為“合作伙伴”的企業。兩者區別在于,渠道是銷售“工具”,合作伙伴則是商業共同體。視為渠道,則只關心銷售數字,最多關心與提高銷售數字相關的培訓,而視為伙伴,則更關心合作企業的長期穩定成長。最后原引杰克•韋爾奇一句話:“世界上所有精明的戰略和先進的技術都將毫無用處,除非你有優秀的人才來實踐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