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臺自身的特點,使得企業在其上開展營銷 活動變得更為復雜,難度也更大。
社會化媒體的粗放式運營問題暴露得愈發明顯,從幾年前的開心網、校內網,到目前的微博,無一能夠擺脫粗放式營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事營銷領域的運營團隊也在尋找用戶可接受的“平衡點”,不過在這一過程中,“信息轟炸”與活躍度之間似乎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改變過往社會化媒體營銷的粗放式運作,如何強化溝通而弱化信息高頻次推送,以及如何提升用戶的活躍度、粘性。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將直接影響到新興的微信領域。
企業使用微信平臺的目的無外乎提升品牌露出度、與消費者緊密溝通、實時信息傳遞,以及可能存在的危機公關處理等。再有,基于微信平臺“強關系”特點,它為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解決客戶關系管理的平臺,并且在溝通的及時性、時效性、私密性、互動性方面都有先天優勢。
不過,需要看到,目前的微信平臺尚處于改進階段,甚至沒有之前各微博平臺的測試版利于營銷推廣。這可能出于三方面原因:其一,微信平臺自身“單對多發布”、“單對單互動”的特色決定;其二,營銷功能尚在開發改進之中,平臺運營方依然在探索盈利模式;其三,微信運營方并不想利用這一平臺盈利,只是希望提供一種高用戶粘性的社會化互動平臺。
我們不需要過多考慮平臺本身——變化迅速和發展不確定性強,是社會化媒體平臺難以避免的現實問題——順勢而動調整營銷策略即可。在調整的過程中,首要考慮的就是自身定位——與微博相比,微信的自傳播能力較差,這點從尚未從微信平臺爆出過任何有影響力的負面事件即可見?;诖?,企業的賬號維護壓力將變得很大,因為原本依靠用戶自身傳播即可解決的問題,全部都需要企業逐個解決,這對企業公眾賬號的應答速度有了非常高的要求——一旦應答速度不理想,原本優勢的“強關系”因素也就會變為掣肘,會讓用戶的不滿情緒迅速加重。
定向發布能力的強大,決定了微信在營銷領域商業化運作的可能,可隨之而來的巨大維護壓力使這一平臺的規?;\作難度陡增。與此同時,基于以上特點的互動創意活動形式也就不那么簡單了——微博中分享獲獎的基本形式在微信平臺中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單通道溝通方式又讓品牌曝光的價值受到很大限制。目前來看,回復參與抽獎或與微博平臺互動使用成為了較主流的方式,不過正如微博之初的“@三個好友”的方案一樣,公眾的審美疲勞迅速來臨。相對來說,具備實體店面的品牌商開展的微信會員卡、LBS等應用對開展O2O業務倒是能夠起到一定即時效果。不過即使是這樣,因為能夠帶來持續新鮮度的活動很少,保持用戶長時間關注的難度同樣很大。
有些企業試圖使用微博中已經廣為采用的意見領袖發起活動的推廣方式進行微信推廣,至少到目前為止,微信平臺的意見領袖體系依然沒有建立的跡象,何況微信平臺運營方也沒有鼓勵意見領袖產生的政策出臺,且對部分試圖成為“草根大號”的賬號進行嚴格的內容管理。即使形成了一定數量的意見領袖,礙于自傳播能力限制,微信平臺的信息承載力很難與微博平臺相比。
從單純的營銷角度來講,如何制定KPI始終沒有定論,無法數據量化使企業自身和第三方服務商均面臨項目推進中的現實困難,這就成為了企業開展微信營銷中最先遇到,也是最現實的一個問題。
自從社會化媒體出現之后,誰先“吃螃蟹”始終不是問題,甚至已經形成爭先恐后的氛圍。但不同平臺均存在不同的營銷難點——沒有包治百病的“仙丹”,可也沒有完全無用的營銷平臺。企業抱定一個平臺使用固然不可取,可喜新厭舊更無助益,立足自身需求的搭配使用,才能把這些潛力巨大的營銷平臺用好、用活。